LED:在国内称为发光二极管,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体半导体器件。半导体晶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,其中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,以空穴为主。另一个是N型半导体,只要是电子。这两个半导体连接形成一个“PN结”。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在晶片上时,电子被推入 P 区并与空穴复合,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。
流明(lm):光通量的单位。发射强度为 1 坎德拉 (cd) 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(1 球面度)内发射“1 流明”。
光通量:根据人眼对光的感知,从特定光源发射到周围空间的总光通量,单位为流明。
亮度(cd/m2):单位面积上特定方向发出的光强度。亮度是指眼睛在特定方向上看到的物体反射光的强度。
发光强度:(cd):各种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分布。它表示光源在单位球面度的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。
照度(lux/lx):单位面积的入射光量,即光通量除以面积所得的值,代表特定场所的亮度。照度是单位面积的入射光量。
总光效(lm/W):整个灯发出的有效光。整体光效=流明/耗电量,即每瓦电发出的光量。数值越高,光源效率越高,节能效果越好。
色温(K):当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一定温度下发出的颜色相同时,黑体的温度称为光源的色温。色温在3300K以下时,会变得偏红偏暖。当色温超过5000K时,就变成白的,冷的,白的,感觉冷的。不同色温的办公照明会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颜色的感知。例如,在红色光源下人们往往不能完美的看到红色。
显色性(Ra):光源呈现物体颜色的程度称为显色性,或物体的颜色再现性。也称为“显色指数”。
电源效率:不间断电源的整体用电量,即不间断电源从外界吸收的功率与输出到负载的功率之比。电源效率对一盏灯能否省电有很大的影响。
功率因数: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。
LED产业链:上游,包括原材料、外延材料和芯片制造。中游包括各种 LED 器件和封装。下游包括各种LED应用产品。